「ZILO 遺城詩路」3月舊城漫遊藝術節
《遺城詩路》自2012年起由文物大使協會及英姿舞園主辦,不知不覺已經來到第五屆啦!
今屆發展為舊城漫遊藝術節,繼續與大家一起:”漫步舊城.觸動五感.探索藝術・領略遺城生活之美”。
今屆《遺城詩路》以「看不見的海岸線」為主軸,與大家一起發掘、回顧和展望我們與海的關係。活動由2020年9月起2022年3月跨年進行,與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藝術家、文物大使及義工們一起集體創作,為大家帶來更豐富的Festival+演前藝術活動,包括音樂會、工作坊、放映會、讀詩會、導賞、講座、親子手作坊等;並在3月中旬舉辦多場環境舞蹈劇場演出、舊城區個人漫遊小地圖、以及社區創作展覧等特別策劃。
我們成長於一個三面環海城市,海洋與我們緊緊相依,共生共存,載浮載沉著無數故事。我們希望與大家一起,重新閱讀那些曾經在海與岸的邊界上所牵動的人和事,重新走過那些已經包覆在磚石之下的原海岸線,把那些曾經的海岸線,重新刻劃在我們的心中,思量古往今來我城與海洋的榮與辱、是與非、居住與流離,人文與哲思?
03.05-20 重點推薦
「天風吹我大西洋,誰知西洋即在澳門之島南海旁。怪石磊磊木千章,園與海濤隔一牆」
在《魏元集》的《澳門花園聽夷女洋琴歌》中,不僅描繪了當時白鴿巢公園與澳門早期海岸線只’隔一牆’的地理關係,更記錄了一場百多年前實實在在的文化交流,那一天,有詩人墨客留下的感懷記趣、有大宅主人送贈交換之洋畫、有撫琴的漫妙之音響遍園林,禽聲與海濤聲隱隱應和。
此片區,也是早期澳門的海岸線重要地段之一,大海喚來不同國度之人士,在澳門小城落地,或經濟、或政治、或避世、或放逐、或等待時機,無論何種原因,每一個時代因大海而來的人,最後留下了他們的熱情和唏噓、榮與辱、是與非、居住與流離。
曾經何時,這裡也是夜觀星像的選址,海岸線的遷移,見證著這些人物和故事的離散,也帶出更多城市發展的利益、沖突和矛盾,而我們,正身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填海造地的時間軸上,未來的海岸線,又將訴說著甚麼?
日期:3月11、12、13日
時間:20:00
集合地點:白鴿巢公園前地(水池)
票價:MOP 200(2月25日前可享早鳥7折優惠)
*含「遺城詩路 — 漫遊地圖$50」,參加者可持地圖參與「3/17-18微光魅影捉迷藏」活動
*演出將配合導賞機欣賞
購票: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83h1BggG5-tynf-8XmePCckKX0tK_xblA4y-8bRhLlY7afA/viewform
聯合編導:劉楚華、霍嘉珩
編舞:劉楚華
舞者/演員:王桂敏、伍淑華、李倩雯、林敏娜、陳曉青、陳紫茵、許佳琳、彭皚瑩、廖冬韻、張綺華
實時數字互動水墨裝置創作及軟件工程團隊:吳少英、馮延、姜軍
音樂及聲效設計:陳蔚風
部份文學搜集及詩文創作:吳一怡、別有天詩社
燈光、裝置設計及技術總監:林俊熠@觸動創意
在漫長的歲月裡,澳門有一道道消失的海岸線,存在海與陸地之間疊加的形態。
每當風暴潮來臨,舊日的海岸線會在水浸預警中重現。
海岸線有很多不同的面貌,指的不只是填海造地,還有各種行業,生態和生活往事,不斷地影響著我們與海的關係,構建著人、土地與海洋之間的律動。
我們希望透過各項工作坊去探索及瞭解人們在海與陸地之間生活的故事,最後將一眾市民與志願者的分享和創作成果,透過展覽以多元形式呈現大家眼前。
體驗不同時空消失的海岸線,想像不同時期的海岸生活,實現「觸動五感・探索藝術・領略生活之美」,並希望透過展覽現場的「社區時間軸」,誠邀大家一起寫上自己的見聞,分享過去、現在、大事、小事,各不同時間的回憶。
日期:3月5-20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五(13:00-19:00) 星期六及日(11:00-19:00)
地點:東方基金會(地面層展廳)
策展:廖嘉豪
助理策展:戴祖惠、彭皚瑩、鄺子洋、劉瀚邦
技術顧問:鄺華歡@Creative Links、劉楚華
展品創作:文物大使、別有天詩社、鄺華歡、林思進、小玉及一眾延伸活動工作坊學員
史料整理:李佳蓉、林梓晴、馮頴玫、林榮嘉、吳嘉軒
空間設計:馮少媚
更多活動
參加者可以在17、18日晚,跟著小地圖上的提示,走到街道上尋找那些預設的小裝置,蓋下印章,當中可能發現自己一直遺忘的角落,也可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心思!路上還可能遇到微光小超人的神秘貼士呢!找到多少將不是重點,在月夜下,穿街過巷,來一場微光魅影捉迷藏吧~
// 03.13 – 沙龍 I 分享題目 //
「江流匯澳—澳門周邊水道及據點」(粵語)
講者:海事博物館館長薛啓善先生
「柔性填海與功能濕地:澳門内港濱水空間活化更新思考」(國語)
講者:澳門註冊建築師、城市規劃博士鄭劍藝先生
// 03.20 – 沙龍 II 分享題目 //
「細說港灣──以造船業看內港的變遷」(粵語)
講者:造船工藝文化協會會長談駿業先生
關前街、爛鬼樓、沙欄仔一帶,每當風暴潮來臨,舊日的海岸線會在水浸報告中重現。該區由過去舊式古玩店漸漸變化加入不同文創元素,形成一個新舊、商住共存的區域。
很多海岸痕跡消失在都市的發展之中,今次再由文物大使帶領大家穿梭街巷,在街線地名中尋找的海岸線索,想像昔日繁忙的港口社區,以見證澳門的百年變化。
路線:東方基金會>白鴿巢>大聖圍>花王堂>快艇頭里>聚龍通津>大關斜巷
在海岸線逐漸消失之際,唯有詩歌記住了當時的海風,吹拂過貝殼的紋絡,成為了今日想要尋找的地圖。由本澳土生土長之詩人分享與主題相關的詩作,以詩歌見證一座城市的變遷,留下你我的痕跡。讓我們一起在湖邊樹影旁,傾聽各位詩人的文字歷程,以及舞者在其中的選段演出。
兒童教育及親子手作經驗豐富的妞妞姐姐及桂桂姐姐,將親手繪制可愛有趣的繪本故事,並帶各位參加者一起從故事中遊歷二百年前一班韓國漁夫如何經歷風浪,輾轉去到當時的呂宋、沖繩以及澳門!他們還留在澳門生活了一段時間,最後終於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團聚的口述歷史故事!還會帶大家一起做手作,用環保回收物料親手製作彩色小魚兒,色彩繽紛,形像百變,一起發揮創意和想像!
按我瞭解更多活動/報名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heritagestroll/events/?ref=page_internal